资源中心

  1. 首页
  2. 资源中心
  3. 研究
  4. 品牌论语

新冠疫情对亚洲经济的外溢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NCP」)于今年初在中国内地大规模爆发,病毒亦在第一时间传播到港澳台和海外国家。近日来,新冠肺炎的境外确诊人数录得大幅增加,疫情从中国本土向海外扩散似已势不可挡,尤其是那些地理位置邻近且与内地社会交往密切的亚洲经济体更是首当其冲(见附表1)。

 疫情蔓延袭亚洲

 截止至3月3日,新冠肺炎在中国内地以外的累计确诊病例12,699人;其中,确诊逾百宗的国家或地区包括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美国、新加坡和香港,分别为5,186、2,502、2,336、1,000、212、196、165、122、110和100人。迄今为止,排在前十名的经济体就有一半位于亚洲;特别是韩国近期确诊人数迅速飙升,成为中国之外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新冠病毒向海外广泛蔓延,严重威胁周边经济体甚至欧美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近期形势急遽恶化,已在多个国家引起信心危机、社会恐慌和市场秩序动荡,更触发了一场国际资本市场大调整的「完全风暴」;越来越多分析担忧,新冠肺炎恐会成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黑天鹅」。与此同时,当今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首要「世界工厂」的中国,其经济急速放缓特别是部分领域的活动停滞,正透过国际供应链和服务贸易等渠道向周边地区乃至全球传导,掀动了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第二轮短期冲击。

必须看到的是,与2003年沙士时期相比,中国当前的经济体量以及国内制造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程度均已今非昔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近年中国已跻身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19年中国GDP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1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三成,在全球商品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5.3%攀升至2019年的12.8%;近几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年均超过1亿人,每年创造的境外旅游总消费金额居全球所有国家之榜首,贡献了全球旅游收入的13%以上。

供应链多方受阻

至今为止,新冠疫情对亚洲经济的最突出影响是导致中国内地以及区内供应链出现断裂。中国政府为遏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祭出延长春节假期、封锁交通、限制人口流动等一系列严厉措施,致使春节过后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工业重镇的复工时间被推迟,加上工厂员工在返城交通上受阻以及企业恢复生产活动须接受严格的防疫要求,令各行各业的产能利用率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春节前的正常水平。刚刚公布的2月份中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剧降2至35.7和40.3,比上月回落14.3和10.8个百分点,不仅大幅低于50荣枯分界线,两项数字均低于2008年11月金融海啸爆发时录得的最低值,创下该数据有纪录以来的新低。

近年亚洲主要经济体已逐步建立起紧密的供应链分工与合作关系,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是亚洲区内首屈一指的供应链中心。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妨碍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基地的正常运作[1],亦对与中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其他亚洲经济体本土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出口贸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拖累(见附表2)。

亚洲区内的不少经济体例如韩国、越南、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都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例如电子电器、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行业的零部件或原材料。中国工厂受疫情影响延迟开工或者未能完全复工,难免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其他经济体的厂商陷入「无米可炊」、生产中断的困境。越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近越南工业及贸易部表示,由于疫情令中国供应链中断,越南汽车、电子及手机制造商在采购零件时遇到困难;而「三星」公司据报亦因为中国零件断供而可能推迟新手机在越南的生产。

与此同时,一些亚洲经济体本身亦是中国制造业的上游供货商。内地部分高端制造业的生产仍严重依赖从韩国、日本和台湾进口中间产品,特别是半导体、设备制造、化工行业等。以2019年的数据看,韩国、日本和台湾是中国的第三大、第四大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排在头两位的欧盟和东盟;中国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分别达7%和10.1%[2]。虽然自2月下旬以来,中国内地企业的复工进度有所加快;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和韩国出现了较大规模扩散的迹象,如果两国的工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反过来又会对依赖日韩供货商的中国制造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拖累生产运作的恢复。

有报导指,日本和韩国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占据关键角色,与中国代工厂的相互依赖程度极高。韩国出口商品中约两成货值为半导体产品,中国智能手机及电子产品工厂则为其最大买家;而日本则是韩国半导体材料及硬件设备的最大供应国之一,约占相关商品入口量的3成,仅次于美国。疫灾连环袭击几个在供应链上紧密协作的经济体,或会产生「火烧连环船」的灾难性后果,令全球部分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短暂瘫痪的风险急遽上升。

必须留意的是,香港作为亚太区重要的贸易枢纽及供应链管理中心,与中国内地和区内其他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密切。香港近年的转口贸易正是受惠于亚太区的区内贸易畅旺,不同业者利用香港的平台处理大量中间产品贸易,以应付中国内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基地的生产需要。一旦新冠疫情令亚太区内的供应链运作受阻,甚至在上下游供货商与生产商之间引发骨牌效应,则经香港处理的贸易中转业务势必会减少,令已陷入衰退的本地贸易、物流和相关行业雪上加霜。

旅业零售骤失血

新冠疫情对亚洲经济的另一个外溢效应是中国居民出境游煞停,对一向是中国旅客热门旅游地的周边经济体带来实时的直接冲击。以2018年的数据来计,香港和澳门对中国内地旅客的依赖程度最高,内地旅客占比分别高达78%、70.6%;内地旅客亦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最大的入境客源地,占比分别为27%、32.2%、18.5%和24.4%。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暂停出境团队游业务,海外各地亦陆续收紧对中国居民的入境条件以及实施暂停来往航班等措施,中国旅客自农历新年过后纷纷取消出游计划,出境游的中国旅客短期内急遽减少。例如,香港在今年2月份实施入境强制检疫措施之后,每日平均的入境内地旅客和其他海外访客分别只有683人和2,491人,而2019年2月的日均人数分别达16.3万和3.7万人次。

随着新冠疫症全球蔓延,加上各地政府纷纷实施严厉的出入境管制或是对国民发出外出旅游警告,进一步妨碍了国际间的人员流动,令亚洲多个经济体的入境旅游相关行业特别零售、餐饮、住宿以及交通运输业步入了严峻的「寒冬」。据法兰克福商展专业媒体m+a出版社统计,由于疫情蔓延的影响,全球暂时有约337个商展被迫延期或取消,其中223个在亚洲,63个在欧洲。世界旅游观光协会 (WTTC) 早前亦指,休闲旅游业务在 2017年为亚洲地区 GDP 带来 8,840 亿美元的收益,在2018年则是为1兆美元;但新冠疫情令今年亚洲区旅游业受到重创,对经济的冲击恐会延续至2021年。

金融冲击发酵中

令人担忧的是,近期疫情的演变动摇了之前市场认为疫情能够「速战速决」的主流预期,国际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有分析指,近期世界各地股市急挫,至2月28日止全球股市总市值已损失至少6万亿美元(约46.8万亿港元);其中,香港、日本、韩国等的股市指数已从当月最高点分别下跌6.8%、11.4%和11.4%。

亚洲经济体处于新冠疫情的「风眼」,自然就被推向此次金融动荡的风口浪尖,国际资本撤离新兴市场的风险迅速上升。近期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反映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层面正从人员流动、货物流动再蔓延至资金流动;其对世界经济的另一波冲击正在发酵之中。

2020年3月

 

 

[1] 蘋果公司2月17日表示,將無法達到第一季度的收入預期。富士康組裝蘋果手機的鄭州工廠雖然獲准開工,但受限於嚴格的隔離要求,無法全面復工。  

[2] 2019年中國從日韓進口中間產品的貿易金額尚未公佈,該比重為2018年的數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