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持续发展渐成全球性趋势,近年香港业界对ESG[1]的关注度亦水涨船高。除了部分本地「领先企业」透过加入各种ESG约章、奖项、认可计划以及采取自主性的措施而先拔头筹之外,重视和实践ESG亦开始蔚然成风,大有成为行业惯例乃至社会风气之势。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热烈「追捧」ESG,一方面构成了有利于这项经营新理念在香港落地和付诸实践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亦发挥起鞭策的作用,促使本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紧拥抱ESG。
香港品牌发展局刚刚发表了《香港企业ESG发展现状与动向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揭示香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ESG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本次研究以厂商会「ESG约章」计划[2]下于2024年1至3月办理首次登记或年度续签的部分企业(212家有效样本)为分析对象,对他们在签署约章时提交的「承诺之行动」清单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内建调查表的形式向这些企业进行一项「香港企业ESG发展意向调查」,获得其中144家公司作出回应。鉴于约章的参与公司是业界中对践行ESG最为积极的一群,故本次研究结果反映的主要是香港ESG发展之「先行者」或领先者的情况。而研究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包括二成左右的制造型企业、约一成的建筑工程以及近七成的其他各类服务业,具有相当广泛的行业代表性。
推动ESG齐头并进
根据主办机构的要求,签署约章的企业或机构须根据「ESG执行实务类别」,在E、S、G三大范畴中各选取至少一项活动作为未来一年提升ESG表现的工作方向。研究发现,如图1所示,平均每家企业会在E (环保)、S (社会责任)、G (企业管治)三大领域各推行8至10项改善或强化工作,远超过最低的「门槛」要求。
有144家企业承诺分别在E、S、G每个领域同时实践多于3个项目,占参与企业总数的比例高达67.9%。这一方面凸显了当前业界对实践ESG具有高度的热情,另一方面亦反映了参与企业大多数并非「孤注一掷」,而是倾向于从多方面入手,均衡地推动ESG三大领域「齐头并进」。
图1:企业计划采用ESG各领域项目的平均数量
注:作答的参与企业数量为212家。
十大热门实践项目
「ESG约章」为参与企业提供了一份具体的清单选项,当中罗列企业在 E、 S、G这三个领域可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最受企业欢迎的十大实践项目依次为实施良好人事管理、关爱员工、支持慈善公益、建立和谐的工作间、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制定明确的部门分工和职位指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遵行规范守则、缔造安全健康工作环境以及改善生产/营运流程以减低对环境之影响。
表1:企业计划实践的十大热门ESG项目
注:作答的参与企业数量为212家。
在表1所列的十大热门ESG项目中,多达一半属于履行社会责任(S,在表中标记为橙色)的选项;强化企业管治(G,标记为紫色)的项目居第二位,共有3项;提升环境管理绩效(E,标记为绿色)的项目只有两项跻身最受欢迎的选项,显示了业界目前推行ESG的热点偏向集中于S和G两个领域。
然而,并不宜由此就简单地推断业界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逊于社会责任和公司管治,上述现象或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一是本研究覆盖的企业以服务业为主,即使是制造业公司亦较多将生产工序设在内地和海外地区,导致适合在本地进行的环保项目相对有限,并且较多地会围绕办公室的节能和资源运用;二是环保实际上是ESG中发展最早、最为成熟的领域,不少环保措施亦早已纳入法规的监管范围,相对而言, S尤其是G均属「后发」的「新兴」领域,企业在这两个领域反而有较多潜力可挖,亦有更多的短板亟需补足;三是环保项目往往需要较多设备投资及专业顾问「外援」,相比之下,S与G的改善措施一般不需要太多的资源投入,堪称是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之选,较易获企业接纳,遂成为他们提升ESG表现的切入点。
实施减碳排的取向
表2显示,超过五成半(56.6%)表示在未来一年将致力减少碳排放/实施碳审计。建筑工程公司拟采取减碳排和实施碳审计措施的比例最高(占73.7%),其次是其他服务业企业,占比为59.6%,排在最后的是制造业,约占四成(40.4%)。
统计检定(Chi-Square 检定)亦印证,参与企业计划实践减碳排和实施碳审计的取向与其所属的行业类别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应与不同行业于碳审计标准在发展进度上存在落差不无关系;盖因本港建筑业的碳足迹计量、认证以及监管制度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与制造业活动密切有关的产品碳审计则仍处于摸索阶段,影响了厂商实施减碳措施的积极性。
表2:不同行业致力减碳的取向
|
致力减少碳排放/实施碳审计 |
合计 |
||
没有 |
有 |
|||
行业类别 |
制造业 |
28 (59.6%) |
19 (40.4%) |
47 (100%) |
建筑工程 |
5 (26.3%) |
14 (73.7%) |
19 (100%) |
|
其他服务业 |
59 (40.4%) |
87 (59.6%) |
146 (100%) |
|
合计 |
92 (43.4%) |
120 (56.6%) |
212 (100%) |
注: (1) 括弧内数字为百分比。
(2) 经Pearson Chi-Square 检定:χ²=7.794,f = 2,p = 0.02< 0.05,表明相关关系在5%的水平呈现显著。
检定结果反映了不同行业类别的参与企业致力减少碳排放和实施碳审计的取向有显著的差异。
ESG在港蔚然成风
在主办机构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回应公司被要求从企业自身、所在行业(同业)以及整体社会三个层面去审视各方对ESG的关注程度以及实施ESG活动的积极性,并评估目前或未来一年相对于过去一年的变动趋势。
从表3中可见,近9成表示与上年相比,公司对ESG的关注程度「上升」或「显著上升」,而75.7%的企业指他们在ESG领域的投入正「上升」或「显著上升」。回应企业对行业风气与社会氛围的看法亦十分接近,对整体社会氛围的观感则更胜一筹。
表3:回应企业实践ESG意向统计
|
回应企业数目占比 |
|
||||
与上一年相比的变动情况 |
显著上升 |
上升 |
持平 |
下降 |
显著下降 |
加权 评分 |
1. 公司目前对ESG的关注程度 |
22.9% |
65.3% |
11.8% |
0% |
0% |
4.11 |
2. 公司在ESG领域的资源投入 |
8.3% |
67.4% |
24.3% |
0% |
0% |
3.84 |
3. 同业对ESG的关注程度 |
13.9% |
65.3% |
20.1% |
0.7% |
0% |
3.92 |
4. 同业实施ESG活动的积极性 |
9% |
65.3% |
25% |
0.7% |
0% |
3.83 |
5. 社会对ESG的关注程度 |
13.9% |
75.7% |
9.7% |
0.7% |
0% |
4.03 |
6. 社会实施ESG活动的积极性 |
13.9% |
74.3% |
11.8% |
0% |
0% |
4.02 |
注:作答的回应企业数量为135家。
值得留意的是,即便在关注度与行动积极性之间或存在一定幅度的「时差」,但二者的加权平均分数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介于3.8至4.2之间,4代表「上升」),反映绝大部分的回应企业均能做到「坐言起行」。从中亦可以管窥, ESG已经在香港蔚然成风,除了像「ESG约章」参与公司这样的先进企业积极向ESG领域投入资源之外,重视与实施ESG亦已成为行业乃至香港社会的新风尚。
ESG投入预算分配
据表4所示,回应公司未来一年对ESG的资源投放则呈现出一种「杠铃型」(Barbell Distribution)分布,拟投入E的资源占比最高,平均达41.0%,S范畴占24.5%,G则为34%。这种「两头高、中间低」的资源投入分配方式暗示了向环保领域「落力」可能需要涉及较多的资源投入,而S领域的改善措施则相对地「本小利大」;此结果亦有助解释为何多项社会责任方面的措施会成为本港业界ESG活动最热门的「头部之选」。
表4:回应企业投放在ESG的资源投入分布
企业 |
投入资源占比平均值 |
|||
|
企业数目 |
E |
S |
G |
制造业 |
33 |
43.0% |
24.3% |
32.7% |
服务业 |
102 |
40.3% |
24.6% |
34.2% |
整体 |
135 |
41.0% |
24.5% |
34.0% |
注:作答的回应企业数量为135家。
ESG带来多重裨益
调查亦发现,回应企业大多高度认同推行ESG能为香港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正面作用。根据图2所示,以加权评分计,各影响分项的得分均介乎3.87至4.24之间,重要程度较接近代表「重要」的4分。当中,排在首位的是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得分为4.24);其他得分超过4分的选项则有增加品牌的价值(4.21)、配合法规与政策(4.08)、紧贴时代潮流于同业中保持地位(4.08)、回应客户/买家的期望(4.04)、扩展业务增长空间和商机(4.02)等。
当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加品牌价值、紧贴时代潮流于同业中保持地位、回应客户/买家的期望等,可以归纳为「价值维度」的裨益。同时,回应企业亦普遍认为ESG有助于节省营运成本、带来商业利益、拓展商机等,虽然这些「经济维度」的项目加权评分略低于4,但依然贴近「重要」的水平。综合而言,数据反映了业界发展ESG的动机是既「讲心」亦「讲金」,但前者的重要性明显为高。
图2:践行ESG对企业的裨益
注:(1) 作答的参与企业数量为144家。
(2) 5代表「非常重要」,4代表「重要」,3代表「一般」,2代表「不重要」,1代表「非常不重要」。
冀政府全方位支援
此外,回应公司普遍希望特区政府和社会团体从多方面着手助力企业推行ESG,其中支援措施得分最高的是提供财务方面的支援(得分4.38),而其他排在前列的措施包括加强ESG知识培训和资讯传播(4.25)、厘定ESG的标准(4.24)、以及强化社会对ESG的认知(4.23)。即便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其评分值为3.94,仍然相当贴近「需要」的水平。
透过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可以将这些支援措施归类为「标准规则」轴向与「技能教育」两大组别;前者包括厘定ESG标准、发展ESG专业服务、举办嘉奖活动、加快立法制度建设,后者则有加强ESG知识培训和传播、培育本地专门人才、强化社会对ESG的认知等。
图3:ESG 支持措施的加权评分
注:(1)作答的参与企业数量为144家。
(2) 5代表「非常重要」,4代表「重要」,3代表「一般」,2代表「不重要」,1代表「非常不重要」。
加权评分为有关权重分别乘以相应类别的百分比,然后汇总求和
可见,当前香港 ESG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引导与支援至关重要。除提供财税诱因之外,特区政府更应投入资源促进本地ESG的「标准建设」与「能力构建」(详见表5)。例如,委派专责部门统筹ESG发展的事宜和开展跨部门的政策协调;支持商会等机构举办ESG 的研究、培训和推广活动;牵头在本港建立ESG相关的审核、认可制度和服务体系,特别是产品层面的碳审计和绿色标签;更可透过专项计划资助中小企业推行ESG 项目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香港应致力在ESG的标准与能力上建立区域领先地位,藉此提供支撑,带动本地ESG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更可透过「ESG ×香港服务」的联乘打造出新质生产力,催生香港专业服务产业的新业态,开启以「香港标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内地高品质发展的新维度。
表5:推动香港企业ESG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议对象 |
建议内容 |
香港企业 |
|
特区政府 |
|
本文节选自香港品牌发展局于2024年7月发表的《香港企业ESG发展现状与动向调查分析报告》,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以下网址获取完整报告:
https://hkbrand.org/uploads/ckfinder/files/%E9%A6%99%E6%B8%AF%E4%BC%81%E6%A5%ADESG%E7%99
%BC%E5%B1%95%E7%8F%BE%E7%8B%80%E8%88%87%E5%8B%95%E5%90%91%E8%AA%BF%E6%9F%A5%
E5%88%86%E6%9E%90%E5%A0%B1%E5%91%8A_20240715.pdf
2024年7月
以上资料由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秘书处编写,内容仅供内部参考;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络政策研究部。
电话:2542 8611;传真:3421 1092;电邮:research@cma.org.hk
[1] ESG乃三個英文單字的縮寫,即「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企業管治/治理」(G,Governance)。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2004年首次完整提出了ESG的概念,目的是為投資界提供一套符合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的標準。
[2] 香港品牌發展局依託長期進行香港品牌評審與認證的經驗,釐訂了一套適合香港企業的「ESG執行實務類別指南」(ESG Implementation Practice Taxonomy Guidelines),並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攜手在2022年推行香港首個ESG的自願性承諾計劃—「ESG約章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