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推动香港企业ESG发展的政策建议
香港企业:
- 各行各业和社会的热烈「追捧」,构成了有利于ESG理念在香港落地和付诸实践的良好氛围,亦发挥起鞭策作用。随着实践ESG跃升为企业巩固和提高巿场竞争地位的一项「软实力」,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坐言起行,加紧拥抱ESG。
- 实践ESG有助于强化企业的品牌价值与形象,业界可考虑采用「ESG +香港品牌」的策略,以「讲心」促「讲金」,借助ESG活动的正向外溢效应,为自己的品牌加持,更可由此而提升企业形象、导入新增客群、创造「另类」的推广手法,激发出「新质品牌力」。
- 企业宜从多方面着手、策略性地推行ESG;除了尽可能在E、S、G三大领域齐齐「发力」之外,更应将ESG视为一种新型价值观和公司文化的标杆,融汇贯通于业务策略与运作的每个环节。
- 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在现阶段可将工作重心向S(社会责任)和G(公司管治)这两方面特别是S倾斜;更可考虑以关爱员工和强化内部制度作为提升ESG表现的切入点和「短平快」之选。
特区政府:
- 业界推行环保措施的方向往往与当前本港的重点环保政策相呼应;政府在宣传环保政策时可将其提升到ESG的高度,有助争取业界与市民的共识和支持,提高有关政策的社会接受度。
- 政府的引导与支援对香港 ESG的发展至为重要。除了提供财税支持措施之外,政府更应投入资源促进本地ESG的「标准建设」与「能力构建」。
- 政府宜制定鼓励性政策特别是提供资助、扣税等财务诱因。例如,透过「环保和自然保育基金」或者设立类似「清洁生产伙伴计划」的专项资助计划,以配对基金的形式资助中小企业推行提升ESG 表现的项目。
- 政府可委派明确的部门,以负责统筹本地ESG发展的事宜和开展跨部门的政策协调。
- 支持商会等机构举办ESG 相关的研究、培训和推广活动。
- 推进政、商、学、研的协同合作,加紧在本港建立ESG相关的审核、认可、激励制度和服务体系,特别是产品层面的碳审计和绿色标签。
- 透过推动「ESG ×香港服务」的联乘打造出新质生产力,催生香港专业服务产业的新业态,开启以「香港标准」促进大湾区和内地高品质发展的新维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