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推動香港企業ESG發展的政策建議
對香港企業的建議:
- ESG熱潮在香港穩步升溫,越來越多本地企業將ESG理念付諸行動;如何進一步將ESG 元素引入企業的日常營運中並融匯貫通於業務策略與運作的每個環節,成為當前要務。
- 在推行ESG時宜從多線推進,盡可能在E、S、G三大領域齊齊「發力」;同時亦需根據各自的行業、公司類別及其他具體情況選擇各適其適的路徑。
- 本研究的參與企業對減少碳排放及實施碳審計、與供應鏈上的業務夥伴維持良好關係、鼓勵董事及管理層加強進修的重視程度上升,值得業界借鏡。
- 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不妨以「見效快」的S和G措施作為改善ESG績效的切入點,以及可優先考慮無紙化運作等「低門檻」的E措施。
- 主動學習培訓、以第一身參加相關比賽和認證、以及觀摩同業先進經驗,均是提升ESG的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
- 用好「ESG +香港品牌」策略,以激發「新質品牌力」,為品牌注入新內涵,創造「另類」推廣手法,提升企業形象。
- 善於運用ESG助力品牌推廣方面;可採取的策略包括參加ESG的認證及獎勵計劃、向持份者分享公司成功故事、制定並推廣企業的ESG政策、以及鼓勵員工宣傳公司等。
對特區政府的建議:
- 特區政府為企業發展ESG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援,特別是從建設標準、強化能力和增加資助等方面入手,協助紓解痛點,構建有利於ESG發展的生態。
- 透過「政、商、學、研、服」協作,加緊建立港版ESG審核、認可、激勵制度和服務體系,特別是產品層面的碳審計和綠色標籤。
- 政府敦促和支持本地與海外就相關檢測認證標準與服務達成互認與合作,為中小企滿足國際碳審計及ESG規範鋪架「快車道」。
- 政府、商會和專業機構舉辦更多ESG相關的研究、教育和推廣活動,特別是嘉獎計劃、專業培訓和公眾參與活動;透過大學或者研究機構培訓更多本地化的ESG專才。
- 將《物流業ESG發展路線圖》推廣到其他行業,更可制定適用各行各業的《香港中小企業ESG路線圖》,為中小企設定ESG能力建設的路徑。
- 由專責的政府部門或委託大學、專業機構設立「香港ESG數據資源中心」,建立以行業為本的ESG指標評價體系、數據框架和資料收集工具,並提供不同行業的ESG報告範本和撰寫指南。
- 政府考慮建立更多元化的財政支援機制。對企業的ESG相關開支予以利得稅雙倍扣除;將商會等非牟利機構舉辦的ESG活動納入「環保及自然保育基金」的資助範圍;設立針對性的專項資助計劃,以配對基金的方式支援企業推行提升ESG 表現的項目。
- 成立由財政司副司長牽頭的跨部門專責小組,匯聚環保、金融、工商等部門,統籌本港ESG發展的事宜。
- 積極發掘、拓展和推廣ESG相關的專業服務,激發「ESG ×香港服務」的聯乘效應,將香港打造成為區域首屈一指的ESG服務樞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