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局活動

  1. 首頁
  2. 品牌局活動
  3. 政策建言

2024年香港企業ESG發展現狀、動向與政策建議

隨著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性趨勢,香港企業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的關注度亦水漲船高。香港品牌發展局於2024年4月對廠商會「ESG約章」計劃下的部分企業(212個有效樣本)進行了研究,輔以「香港企業ESG發展意向調查」(獲144家公司回應),藉此揭示香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ESG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研究結果摘錄如下:
 

  1. 參與企業依照「ESG約章」的要求釐定未來一年擬推行ESG的重點工作方向,他們中的大多數傾向於從多方面入手,平均每家企業會在E (環保)、S (社會責任)、G (企業管治)三大領域各推行8至10項改善或強化工作。從實踐項目的數量來看,業界目前推行ESG的熱點偏向集中於S和G兩個領域;在獲近三分之二或以上的參與企業普遍採用的「十大熱門」措施中,屬於S與G者分別佔5項和3項。
  2. 在回應「香港企業ESG發展意向調查」的144家公司中,88.2%的回應公司表示與上年相比,對ESG的關注程度呈「上升」或「顯著上升」,75.7%的回應公司指他們在ESG領域的投入有所增加。
  3. 回應公司未來一年對ESG的資源投放呈現「槓鈴型」分佈,擬投入E的資源佔比平均高達41%,S範疇佔24.5%,G則為34%。這種資源投入分配方式或暗示S領域的改善措施則相對地「本小利大」。
  4. 回應公司均高度認同推行ESG能為公司帶來多方面的正面作用;除了「經濟因素」(例如有助於企業擴展商機、帶來商業利益以及節省營運成本)外,更有助於體現公司的價值觀和提升品牌的形象,帶來更深遠的「價值維度」裨益。
  5. 回應公司普遍冀望政府和社會團體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措施,為業界推行ESG助一臂之力。除了鼓勵性政策和提供資助、稅務優惠等財務誘因外,「標準規則」與「技能教育」兩大軸向的支援亦至關重要。前者包括釐定ESG的標準、舉辦嘉獎活動、發展專業支援服務、及加快相關立法,後者則有ESG培訓與資訊、公眾教育、和人才培育等。
     

   基於調查結果,研究認為,近年重視和實踐ESG已蔚然成風,本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緊擁抱ESG。參考本地先行者的經驗,企業在推行ESG時宜從多方面著手,在E、S、G三大領域齊齊「發力」;惟S與G屬新興領域,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不妨先將工作重心向這兩方面特別是社會責任傾斜。同時,業界可思考「ESG +香港品牌」的策略,以「講心」促「講金」,借助ESG活動的正面外溢效應,為自己的品牌加持。

當前香港ESG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政府的引導與支援至關重要;除提供財稅支持外,政府更應投入資源促進本地ESG的「標準建設」與「能力構建」。此外,本港可致力在ESG的標準與能力上建立區域領先地位,透過「ESG ×香港服務」的聯乘打造新質生產力,開啟以「香港標準」促進內地高品質發展的新維度。

表1:對推動香港企業ESG 發展的策略和政策建議

 

建議對象

建議內容

香港企業

  • 各行各業和社會的熱烈「追捧」,構成了有利於ESG理念在香港落地和付諸實踐的良好氛圍,亦發揮起鞭策作用。隨著實踐ESG躍升為企業鞏固和提高巿場競爭地位的一項「軟實力」,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業應坐言起行,加緊擁抱ESG。
  • 實踐ESG有助於強化企業的品牌價值與形象,業界可考慮採用「ESG +香港品牌」的策略,以「講心」促「講金」,借助ESG活動的正向外溢效應,為自己的品牌加持,更可由此而提升企業形象、導入新增客群、創造「另類」的推廣手法,激發出「新質品牌力」。
  • 企業宜從多方面著手、策略性地推行ESG;除了盡可能在E、S、G三大領域齊齊「發力」之外,更應將ESG視為一種新型價值觀和公司文化的標桿,融匯貫通於業務策略與運作的每個環節。
  • 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在現階段可將工作重心向S(社會責任)和G(公司管治)這兩方面特別是S傾斜;更可考慮以關愛員工和強化內部制度作為提升ESG表現的切入點和「短平快」之選。

特區政府

  • 業界推行環保措施的方向往往與當前本港的重點環保政策相呼應;政府在宣傳環保政策時可將其提升到ESG的高度,有助爭取業界與市民的共識和支持,提高有關政策的社會接受度。
  • 政府的引導與支援對香港 ESG的發展至為重要。政府應考慮委派明確的部門,以負責統籌本地ESG發展的事宜和開展跨部門的政策協調。
  • 制定鼓勵性政策特別是提供資助、扣稅等財務誘因。例如,透過「環保和自然保育基金」或者設立類似「清潔生產伙伴計劃」的專項資助計劃,以配對基金的形式資助中小企業推行提升ESG 表現的項目。
  • 除了提供財稅支持措施之外,政府更應投入資源促進本地ESG的「標準建設」與「能力構建」,例如:
  • 支持商會等機構舉辦ESG 相關的研究、培訓和推廣活動。
  • ’推進政、商、學、研的協同合作,加緊在本港建立ESG相關的審核、認可、激勵制度和服務體系,特別是產品層面的碳審計和綠色標籤。
  • 透過推動「ESG ×香港服務」的聯乘打造出新質生產力,催生香港專業服務產業的新業態,開啟以「香港標準」促進大灣區和內地高品質發展的新維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