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亞洲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均高度戒備,並針對疫情的影響推出各自的應對措施。總結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和新加坡近期的做法,各地的抗疫政策大多是聚焦於防止疫情傳播、減低供應鏈風險、協助中小企、紓解民困等四個方面。
各地封關限人流
為減低病毒從外地傳入的風險,港澳台和日韓星等六個經濟體的政府均採取暫時性的局部「封關」措施(見附表1)。在1月下旬中國官方證實冠狀病毒疫情1之後的短時間內,六個亞洲經濟體的政府均決定對來自病毒發源地的湖北省居民或者曾經到訪過湖北省的旅客採取入境限制措施。隨著疫情傳播的風險上升,各地政府又宣佈進一步擴大對入境旅客的限制範圍以及加強限制措施;其中,以台灣政府採取的行動最為迅速,限制措施亦最為嚴格。
台灣政府比起其他亞洲經濟體更早宣佈(從1月23日起)禁止武漢居民入境,幾日後(1月26日起)全面禁止湖北省居民赴台,並對湖北省以外中國居民赴台作出入境限制;隨後自2月6日起進一步收緊限制措施,要求所有由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入境的旅客須接受14日居家檢疫。相比之下,香港、澳門、新加坡針對中國旅客的升級版入境限制只是將禁止入境或者接受14天強制性檢疫的適用範圍從湖北省擴大至中國內地的全部省份;而日本僅將禁止入境的範圍擴大至浙江省,韓國則是加強對港澳入境旅客的檢疫措施,至今兩國仍未全面限制中國內地居民入境。
財稅手段撐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令亞洲區內的供應鏈面臨「斷鏈」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已陸續在多個經濟體浮現;惟目前只有韓國政府推出全面性緊急支援方案,協助相關產業應對供應鏈受阻之困。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部長洪楠基2月7日主持召開「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經濟部長會議」,在會上為因為新冠疫情而面臨零件供應短缺問題的韓國汽車產業制定了「汽車零件供應穩定方案」。
具體而言,該支援方案主要從五方面為業界提供支援,包括:一是與中國地方政府展開溝通,幫助當地的生產工廠儘早復工;二是協助中國境內的運輸安排,並提供本國24小時通關服務和優化進口報關程序;三是透過允許超過法定工作時間的額外加班、協助物色生產及研究人才、及提供投資設備的資金補助等措施,增加本國的汽車零件生產;四是為從中國以外包括越南、柬埔寨及菲律賓等地進口可替代的汽車零件提供迅速通關安排,以及為本國進行替代中國零件的生產活動提供短期研發支援和快速發牌;五是鼓勵存在供應鏈不穩定問題的汽車零件增加中長期於本國的生產比例。
相比之下, 運用財稅手段「撐企業」是六個經濟體的一個「趨同性」做法;各地政府紛紛透過稅費減免、財政補貼和加強融資擔保等,協助本土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緩解短期的經營困難(見附表2和附表3)。例如,澳門政府在2月13日公佈一系列經濟援助措施,包括扣減企業所得稅、減免部分房屋稅和旅遊稅、豁免或退還牌照稅和印花稅等;台灣行政院亦於同日制定600 億元新台幣的特別預算開支,為最受疫情影響的觀光業和交通業提供財政補貼和部分稅費減半。
新加坡政府在2月18日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預算金額為40億新元的「穩定與支持一攬子計劃」,對所有企業返還25%的法人税,以及對酒店、綜合度假設施返還10%至30%的固定資產税等。香港政府在2月中設立300億港元「防疫抗疫基金」,對受疫情影響的食肆、零售商及小販發放現金津貼;2月26日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中亦公佈一系列「撐企業」的財稅措施,包括寬免或補貼企業的部分費用支出和豁免政府物業的租金等。
為協助企業紓解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各地政府不約而同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措施,包括進一步提高政府的擔保成數和增加政府利息補貼的力度。例如,台灣和香港政府均為合資格企業設立為期6個月、由政府作百分之百擔保的短期融資擔保計劃,協助企業獲取特惠低息貸款;新加坡亦將企業融資計劃下政府承擔的風險比例從目前的50%至70%提高為80%。
澳門除了由政府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和最高4%的利息補貼之外,對營運歷史少於2年的中小企還給予上限60萬澳門元的免息援助貸款。韓國政府則透過國有政策性銀行向受疫情打擊的中小商家提供優惠擔保融資,包括向國內廉航公司提供高達3,000億韓圜(約20億港元)的緊急融資等;日本政府亦宣佈設置5,000億日元(約350億港元)的緊急貸款與擔保額度,支援旅遊等行業的中小企業。
派錢成政策「標配」
此外,多個經濟體還宣佈派發現金或消費券計劃(見附表4),由政府直接「開倉濟糧」,幫助民眾應對經濟壓力。例如,台灣政府在總結過去幾次派發消費券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向市民發放預算20億元新台幣的「振興抵扣券」,以更好發揮刺激消費的作用;澳門政府除了將原本的派錢計劃提早發放外,還計劃為每位居民派發3,000澳門元的電子消費券。新加坡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同樣有「派錢」舉措,向年滿21歲的國民按不同年薪分發100坡元至300坡元不等的現金津貼,有未成年子女的家長及年滿50歲者可獲得額外100坡元津貼。韓國政府亦計劃額外撥出超過2萬億韓圓(約133億港元)用於提振本地消費,在未來4個月向500萬低收入工人和長者派發消費券,以及為購買節能家電提供10%的補貼。
香港特區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佈,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一萬元現金,這是繼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1-12年度派發6,000元現金後的第二次「全民派錢」。特區政府今年的派錢力度不僅高於上次,更遠超台灣和新加坡政府的津貼金額,與澳門的發放金額相看齊。正如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現金發放計劃是一種「針對目前特殊情況而推行的特殊措施」,政府「在公共開支方面加大力度,刺激經濟,與市民共渡時艱」;一來可以「幫補」市民的防疫開支和紓緩短期困難,二來亦是冀望在現金發放時(估計在7月份之後)適逢疫情消退,藉此可鼓勵市民消費和提振本地需求,帶動最受打擊的零售、餐飲等行業,為加快經濟復甦助力。
可以說,「全民派錢」和財稅支援已幾乎成了亞洲各經濟體在此次抗疫行動中的政策「標配」。「大手筆」的公帑支出固然會對各地政府短期的公共財政狀況帶來挑戰,甚至可能在香港和澳門引發近年罕見的大額赤字2,但相信此乃逆週期宏觀經濟調控的應有之義。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經濟破壞性令人始料未及。亞洲主要經濟體政府在此次抗疫過程中,雖然對在病毒防控方面各司其法,成效參差不齊,但在經濟「防風」工作上均能作出及時反應,以「特事特辦」的姿態推行「組合拳」式的支援措施,並展開「你追我趕」式的政策加碼,為本地經濟應對接踵而來的衝擊築起了一道防波堤,也是為亞洲經濟能在疫情過後盡快重拾升軌甚至締造出又一個「逆轉勝」的佳話奠下了基礎。
註釋
1. 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1月20日首次公開表示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的風險,並呼籲民眾避免前往武漢;世界衛生組織亦於1月21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具持續人傳人能力。
2. 香港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明年將出現歷來最高金額1,391億港元的財政赤字,並估計政府的經營帳目在今後五年將連續錄得赤字。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杰在發表2020年財政預算案時表示,在經濟放緩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的不確定時期,新加坡將錄得自1997年以來最大預算赤字,由本財政年度佔GDP的0.3%擴大至2021年3月的2.1%。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亦發出預警,預料今年會出現赤字預算,為澳門1999年回歸以來的首次。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