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局活動

  1. 首頁
  2. 品牌局活動
  3. 新聞稿

[2020年8月25日] 品牌局調查:第三波疫情下 企業營商信心維持逐漸轉強趨勢 2020年「品牌選舉」延長報名時間 助企業提升實力「再出發」

新冠疫情持續,為香港經濟帶來嚴重衝擊。香港品牌發展局(品牌局)最新一項調查發現,雖然前路充滿不確定性,但品牌企業的營商信心並不低落,對明年業務發展前景更看高一線,並會維持甚至增加發展品牌的資源,重點發展本地和大灣區市場。另外,為鼓勵企業在疫情期間把握提升品牌形象的機會,由品牌局和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合辦的2020年「品牌選舉」,將對有需要的企業安排延長報名時間至9月15日。

 

「品牌選舉」延長報名時間       企業參選可展現實力

品牌局主席黃家和在新聞簡佈會上致辭時指,今次的調查結果反映,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艱難時期,許多香港企業仍然堅持不懈發展品牌,甚至以更大的決心、熱誠和投入,提升「品牌競爭力」,令人鼓舞。黃主席表示,為了協助香港品牌在「疫」境中自強不息,品牌局在過去幾過月來組織多場中小企品牌網上交流活動、網絡研討會;他並預告品牌局將聯同工業貿易署及香港貿易發展局於9月舉辦「品牌『智』勝網絡研討會」,將邀請專家分享在「疫」境打造強勢品牌的「贏」商策略。

黃主席提到,2020年「品牌選舉」亦已如期展開,選舉分為「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以及「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四個類別,並將舉辦第二屆「香港傑出品牌領袖獎」,以表揚在品牌創建方面有傑出表現的企業家。

今屆「品牌選舉」邀得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利敏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以及工業貿易署署長繼續擔任各個「品牌選舉」的評審團主席;頒獎典禮暨慶祝晚宴將於2021年2月8日舉行,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太平紳士擔任主禮嘉賓。黃主席希望透過「品牌選舉」,能激勵更多企業加快發展品牌,提升競爭力和抗逆力以應對急速轉變、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

 

「香港品牌企業『再出發』調查」

在簡佈會上,品牌局公佈了「香港品牌企業『再出發』調查」的結果;該調查於6月展開,以問卷形式訪問了110間擁有原創品牌的企業,瞭解他們在疫情期間的策略部署和所需支援。因應第三波疫情爆發,品牌局在8月中旬,向同一批受訪企業進行跟進研究,以瞭解他們對未來營商的信心是否發生轉變。是次調查的主要結果如下:

 

疫情下8成企業業績受挫   

調查顯示,新冠疫情的經濟影響廣泛,幾乎各行各業均受到波及;近83%受訪企業表示,今年首5個月的生意額均告下跌,最常見跌幅為3成至5成,僅極少數企業(3間)錄得業績增長。面對疫情的挑戰,近72%受訪企業採取節省成本措施,他們亦透過與消費者/客戶保持聯繫(60%)、調整營業、工作時間或者營運安排(57.3%),推行讓利、優惠或促銷措施(55.5%),以及引入無接觸營運方式(37.3%)等,緩減生意流失的影響。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在逆市中採取進取的策略,包括拓展網絡業務和推行數碼營運(57.3%)、開發針對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或服務(50.9%);另外,46.4%企業加強履行社會責任,協助弱勢社群抗疫,提升品牌形象。

 

「疫境」下更重視品牌發展 營商信心有望轉強

面對逆境,品牌價值更顯重要。有超過9成的回應公司認為未來一年品牌對其公司整體業務的重要性將會上升(40.9%)或持平(55.5%),並且絕大多數(91.8%)的受訪企業認為「香港品牌」的身份有助提升公司競爭力,分別有27.3%和62.7%的企業表示未來一年將會增加或維持品牌方面的資源投入。

儘管未來的經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但調查發現,大多數回應公司對品牌發展的前景並不悲觀;根據6月的調查結果,56.4%受訪企業表示對下半年品牌發展前景感到「中性」,而他們對2021年前景的看法亦轉趨正面,感到「審慎樂觀」或「樂觀」者合共佔47.3%,態度轉趨正面的企業明顯增加。

 

第三波疫情下 企業對前景看法無明顯轉變

而8月的跟進調查顯示,在第三波疫情爆發後,業界營商信心仍維持「漸行漸強」的趨勢;分別有50.9%和22.7%的受訪企業對今年餘下時間(8月至12月)的品牌發展前景感到「中性」和「審慎樂觀」,「樂觀」的則有2.7%。至於明年的業務前景,表示「中性」、「審慎樂觀」和「樂觀」的企業分別佔47.3%、36.4%和6.4%,而持負面態度的企業則進一步下跌至10%。

比較6月和8月的調查結果,如以5分代表「樂觀」、3分代表「中性」、1分代表「非常悲觀」計算,在第三波疫情爆發後,受訪企業對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業務前景看法的加權評分均有輕微下滑,分別由6月時的3.05和3.39分,微跌至2.98和3.37分。這一定程度反映自7月以來,香港疫情反覆,或令小部份受訪企業的營商信心略轉保守,但程度輕微。經統計檢定,受訪企業在兩次調查中,對業務前景的整體看法沒有顯著性差異

       

數碼轉型成主要策略     瞄凖本地及大灣區市場

至於品牌企業未來重整旗鼓的策略部署,90%受訪企業稱會進行數碼轉型,當中以銷售和市務推廣領域的數碼建設為重中之重,包括網購或電商渠道(60%)、數碼化推廣(58.2%)、線上線下融合(46.4%)以及引入電子支付手段(40.9%)。同時,數碼工具明顯超越各種傳統的營銷手段,成為品牌推廣的主要渠道,當中以選用社交平台(60%)、自家網站和APP(45.5%)、新媒體廣告(32.7%),以及網紅及KOL(22.7%)佔最多,而展覽展銷會(21.8%)是唯一能晉身「五甲」的傳統宣傳渠道。

在推行數碼轉型的同時,超過八成的受訪企業在未來一年將加強品牌推廣(84.5%)和加緊拓展市場(82.7%)。而業界在拓展市場版圖時呈現「就近」的趨勢,紛紛瞄凖香港本土市場(58.2%)以及粵港澳大灣區(42.7%)、東盟(30%)等周邊市場。

 

渴求穩定營商環境  冀增加資金和財務支持

至於對政府及相關機構支援服務的期望,維持營商環境的穩定具有「壓倒性」的重要程度,有超過9成企業指這是「非常需要」(56.4%)或「需要」(37.3%)。另外,將近85%受訪企業表示,「非常需要」或「需要」港府提供資金和財務支持;這除了反映當前疫情反覆、經濟復元需時,以及金融市場的信貸環境難言放鬆外,亦是因為許多企業計劃增加對品牌發展的資源投入,故對資金需求殷切。回應企業提及的其他主要需求還包括推廣香港品牌集體形象、協助開拓市場以及推動數碼轉型。

 

藉推「香港品牌」軟實力   應對國際形勢突變

品牌局總裁楊立門總結調查結果時指出,受訪企業將維持營商環境穩定列為「頭號」訴求,帶出人心思穩的強烈信息,冀政府與社會各界能早日凝聚共識,以恢復和維持法治、安定和便利營商的社會環境。另外,在抗疫的下半場,社會各界亟需在管控疫情和恢復經濟及生活的正常運作之間尋求平衡,而政府「撐企業」的政策重心亦應從紓解短期的經營困難,轉向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

值得留意的是,近日美國政府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並要求香港產品不可再標記為「香港製造」,而必須將來源地標示為「中國」。楊總裁指,中美角力持續不下,港府和業界更應加強推廣「香港品牌」;「『香港品牌』的涵蓋面比『香港製造』更加廣闊,以此展示和宣傳香港的優勢,不但能維護香港的國際聲譽,更可將香港品牌的『原產地效應』進一步延展和昇華,為港商化解當前國際環境突變的風險,提供一個應對方案」。

他建議,港府應以「香港品牌」作為重建香港形象的著力點和拓展對外經貿關係的工作方向之一;除了在內地和海外舉辦宣傳「香港品牌」的大型活動外,亦可在境外市場設立「香港品牌」的專門分銷設施和推廣項目,以鼓勵和協助港商「併船出海」,提升「香港品牌」的影響力,讓中小企也能借力和受益。

 

增加財稅支援    助品牌數碼轉型拓展本地及大灣區市場

另外,品牌局建議,政府應強化對品牌企業的資金支持,包括優化「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成立更具針對性的「品牌發展支援計劃」,並為品牌活動的開支提供稅務扣減等財務誘因。同時,政府可考慮將「遙距營商計劃」升格為恆常性基金,推動業界加快數碼轉型的步伐。

因應業界將業務重心放在本港和鄰近市場的趨勢,政府應盡快將主攻本銷市場的推廣活動納入相關基金的資助範圍,並在公共採購政策中考慮「香港品牌優先」、以及牽頭或協助舉辦全港性促銷活動或展覽展銷會,為香港品牌開拓本地市場搭建平台。此外,品牌局亦提出共建「品牌大灣區」(Brand Greater Bay)的願景,倡導將品牌經濟打造成為大灣區另一項優勢產業,以協助港企深耕區域市場,促進區內企業之間的品牌合作,為大灣區的經貿合作另闢新空間。

 

品牌選舉得獎企業  分享「疫」境品牌策略

在新聞簡佈會上,大會還邀得2019年「品牌選舉」得獎公司代表,包括悦和醬園有限公司副經理龐中衡先生、昇華在線有限公司(「You Find」)董事及創辦人朱俊昌先生以及安世思奧國際有限公司(「b-MOLA」)董事詹嘉慧博士,分享他們抗疫營商心得和「疫」市中的品牌「智」勝之道。

出席是次新聞簡佈會的嘉賓尚包括:品牌局副主席吳清煥、盧金榮、陳家偉、沈運龍和黃偉鴻。

 

品牌局發表「香港品牌企業『再出發』調查」結果(左起:「b-MOLA」董事詹嘉慧、「悦和醬園」副經理龐中衡、品牌局副主席沈運龍、總裁楊立門、副主席吳清煥、主席黃家和、副主席盧金榮、陳家偉、黃偉鴻以及「You Find」董事及創辦人朱俊昌)

品牌局主席黃家和指,2020年「品牌選舉」將延長報名時間,讓更多企業在「疫」境中提升品牌實力

品牌局總裁楊立門指出,社會亟需在防控疫情和重啟經濟之間取得平衡,冀港府提供支援措施,協助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

 

 



返回